
10月14日集采优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主办,广东画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共同承办,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广东省工笔画学会协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广东巡展)”将在广东画院展厅正式开幕。
此次展览作为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以“工成当代 固本开新”为学术主题,汇聚了近500件精选力作,不仅是对近五年来中国工笔画领域创作成果与人才队伍的一次系统性检阅,更是一场传统绘画精神与当代文化语境深度交融的视觉盛宴。

主办方介绍集采优配,展览自启动征稿以来,便受到全国工笔画创作者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组委会历经严格筛选,从近5000件投稿中,最终评定出2021年以来新创作的入选作品381件。为丰富展览层次与学术内涵,组委会还特别邀请了近90件当代工笔画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并组织了近百件平行展作品同场呈现,使得本次展览的整体规模成为历届之最。
继今年6月至7月期间在江苏省美术馆、金陵美术馆成功完成首展,并于7月18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巡展启动仪式后,这场备受瞩目的全国巡展正式开启了覆盖13个地区的旅程。本次广东巡展是从首展作品中再度精选出的逾200件精品,集中展现了当前中国工笔画创作的多元探索与整体风貌。

林蓝《梦·澳门·1999》集采优配
本届展览生动地呈现了传统工艺之美与深沉时代思考交织而成的斑斓图景。展出的作品不仅清晰地延续了传统工笔画的历史文脉,更展现出对当下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许多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勇于开拓,在艺术语言上锐意求变,在意蕴营造上追求深远:或于微观细腻的刻画中,提炼出对宏观时代的深刻思索;或借助精妙的色彩与晕染技法,寄托深厚的人文关怀,从而为这门古老的画种注入了崭新的叙事维度和饱满的情感深度。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展览对工笔画在“图像时代”乃至“AI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做出了积极回应。针对当前创作中可能出现的过度制作化倾向,不少参展作品有意识地从不同视角提供了解决的思路与策略。这种回应,不仅是在技法层面上试图弥合“工笔”与“写意”传统分科的局限性,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当代创作者面对技术变革时的文化自觉与艺术反思。
展览的另一大亮点是青年工笔画家的集体亮相。他们的作品以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开放的创作视野和不拘一格的探索精神,为工笔画坛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他们既从青年一代的独特视角重新诠释传统艺术精神,又积极运用新媒介进行实验性创作,以重构视觉时空的方式,彰显了工笔画与世界艺术潮流对话、接轨的强大潜能。

何家英《冼夫人像》
在开幕式结束后,当天还将举行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工笔画生态——地域特色与融合发展创新性思考”的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将共同探讨工笔画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特定文化场域中的发展现状、地域特色塑造以及未来融合创新的路径。
南方+记者 杨逸集采优配
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