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桥宜速配,“荣宝斋与艺术家——何以山水”年度展览于荣宝斋广州空间正式开幕。作为荣宝斋2025年焕新之际的首展,本次展览汇集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黎雄才、关山月、徐冰、李劲堃等50位艺术家的作品,以山水为主题,贯通古今艺术表达,构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自2022年起,荣宝斋广州推出“荣宝斋与艺术家”系列展览,持续策划“荣宝斋350周年广州特展”“书写的意义”等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活动,致力于在文明视野下连接传统与当代,探索中国艺术的精神脉络与实践路径。

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尹吉男、北京大学教授渠敬东担任学术顾问,中央美术学院丛涛担任策展人。通过将经典山水与当代创作并置桥宜速配,展览不仅追溯山水在东方文明中的历史角色,也深入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与文化中的现实意义。从传统水墨到油画、丙烯、版画及装置艺术,展览以多元媒介拓展了山水的表达边界,呈现“山水”作为文化母题的持久生命力。

在开幕学术对谈中,尹吉男、渠敬东、艺术家刘文东与策展人丛涛围绕“文明构造与艺术传统中的山水”展开深入交流。丛涛指出,展览以“何以山水”为问,旨在引发公众对山水之于当代意义的思考。尹吉男从艺术史角度梳理了山水画从隋唐之前作为人物背景,到宋以后成为主体表达,再到当代走向多元形态的演变历程。渠敬东则强调,“山水”是中国文化中与“存在”同等核心的命题,承载着从国家祭祀到士人精神寄托的多重内涵。刘文东结合教学实践,指出在现代图像泛滥的语境中,传承山水精神所面临的挑战与可能。

策展团队表示,此次展览不仅关注笔墨语言,更注重挖掘图像背后的文化逻辑,希望以山水为媒,呈现“天人之际”中那些微妙与宏大并存的生命境况,引导观众共同追问“何以山水”这一永恒之问。展览将持续展至11月12日。

南方+记者 杨逸
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